无障碍

服务暖心 健身舒心——运动场所服务更有保障

日期:2022-08-14 23:13       来源:中国体育报

分享:
字号: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政府提出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标准更加健全、品质明显提升。全民健身开启新的征程。

随着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品质升级,健身去哪儿不再是难题,在此基础上,运动场所的保障措施也更加贴近健身爱好者。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跑者钟爱的训练之地,在这里,跑者不仅能享受到优质的运动环境,更有跑者服务站、智能急救站、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等设施,进一步保障健身爱好者的运动安全,提高运动质量。在奥森跑者服务站内,扫描淋浴区的二维码付费即可启动智能沐浴系统,每组淋浴区内,还有存鞋区和更衣柜。运动过后,冲洗干净,换上干爽的衣服就能直接去上班或聚会,这样的体验让不少跑者感到便捷和幸福。服务站附近还设有运动疲劳恢复中心,帮助广大跑者科学健身。

这些场地设施不仅存在于奥森这样的“宝藏公园”,近几年,一些新建的体育公园也在积极为健身爱好者提供更好的全民健身服务。在深圳市香蜜体育中心内,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活力线慢跑道等场地十分充足,淋浴房、能量补给站、补水区、休闲水吧等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广受欢迎。社区健身圈作为居民举步可就的运动场所,也越来越注重对健身群体的服务保障,既有多功能健身场地,又有运动补给站,让大家放心地开展各类健身活动。

除此之外,运动场馆急救水平不断提升。广州、杭州等地运动场馆集中配置了AED,积极应对运动造成的突发情况。在奥森跑步的王女士告诉记者:“奥森智能急救站的小房子没上锁,可以直接打开,除了AED,还可以拿取止血包扎、医用冰袋等处理伤口的物品。在公园遇到呼吸困难和手部擦伤的健身爱好者,有了这些急救用品,就可以及时得到处理和救治。”

设备要配齐,更要让大家能用、会用、敢用。近年来,全国多地开展了针对公共运动场所工作人员的应急救护培训,去年12月开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天使在身边”急救培训小分队12次走进企事业单位和校园开展公益急救技能培训,让更多人掌握AED设备实际操作、心肺复苏、防溺水等应急急救技能,在运动场所筑牢全民健身安全线。(转自8月10日《中国体育报》07版)


【 下载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