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400号提案的答复
武体函〔2023〕50号
万邓熙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已收悉,感谢您对体教融合工作和青少年体质的关心,现答复如下:
针对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以下简称《意见》),我们结合本地实际,从深化认识、科学设计、整合资源、活动惠民等四个方面着力,启动了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推进改革
根据《意见》精神和任务要求,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提出我市体教融合首要任务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我市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要不断完善我市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举办青少年各类赛事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
二、科学设计,优化机制推进体教融合
利用武汉地区高校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为体教融合国家级战略部署在我市落实、落地、落细做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政策保障。经过多次讨论和实地调研,目前已经形成有武汉特色的《武汉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送审稿)》
三、不谋而合,整合资源推进改革任务
整合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力量,构建全市完整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一是,整合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各自举办的年度赛事,打通赛事平台。在认真总结我市多年来形成的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办赛的经验基础上,将两个系统的赛事进行整合并轨。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共同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市属高校“分学段”;校内、校际、区际、全市“分区域”的体育赛事体系。2022年起,将年度青少年比赛更名为年度青少年运动会。同时,与智慧体育合作开发了“青少年竞赛管理系统”,青少年赛事智能化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二是,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共同拟制年度竞赛计划,打通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注册运动员的藩篱,解决过去资源分割、赛事冲突、人才流失等不利于青少年体育活动和赛事的开展弊端,最终达到青少年“享受乐趣、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体育教育目的。多年来,为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促进我市青少年体育赛事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举办年度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的通知》,运动会设置竞赛项目29个、学校竞赛活动5个;竞赛内容为区体育局组队参赛的18个项目,社会俱乐部组队参赛的11个项目。
三是,传特校并轨,集中资源破解融合难题。2021年,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将体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教育系统的“体育特色学校”统一名称为“武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目前已完成187所学校命名,涉及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游泳等共24个符合城市特点、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通过“传特校”并轨,以点带面、纵深发展,将学校体育科目设置及布局、体育师资培训及配置、体育竞赛组织及管理,面向全市发挥示范作用。
四是,以武汉地区传统特色项目和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为基础,逐步扩展青少年参与赛事的覆盖面。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已统一认识,既要延续和发展我市传统项目学校和特色学校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活动的经验,又要拓展青少年参加体育赛事的参与面,充分利用协会和社会青少年体育社团等组织机构,在广泛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适时拓展我市新兴的冰雪、棒垒球、击剑、柔道、武术(散打)等项目的体育基础赛事,不断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和赛事创新项目、创新平台。
五是,强化校外体育阵地,让孩子走向社会、面向大自然拓展体育活动空间。按照《意见》精神,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了武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健美操、啦啦操、网球、足球、篮球)阳光体育系列赛事活动,共同携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作用,开辟“第二课堂”。
四、惠民活动,夯实基础推进改革任务
多年来,武汉市青少年体育运动技能培训理念和思路,从参与面、覆盖面,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效果、锻炼目的、人才培养等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总局青少司均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
一是,坚持开展冬夏令营活动,促进广大青少年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技能。今年的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培训项目达23个,培训人数达22016人,培训点达286个,年龄层次从5岁到14岁,40个游泳池馆的游泳服务时间延长到30天,培训项目、人数、点位数和泳池开放天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二是,推陈出新,营造体教融合社会氛围。从2015年开始,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持续举办了5届的体育传统项目嘉年华,有才艺大比拼、趣味体育赛(定向越野、射箭)、田径对抗赛等活动项目,为青少年学生体育全覆盖、全视野、全方位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三是,创新思路,打造体教融合发展亮点。乒乓球、羽毛球运动是眼睛要始终追踪球体,连续远近交替的眼球运动能充分锻炼眼外肌和眼内睫状肌,对青少年保护视力、预防视力下降起到重要作用。为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主办武汉市“乒羽视力”比赛,这在全国也是首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努力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中积极推广“学校+俱乐部”“学校+体校”“社会力量+体教合一”等模式。通过体育协会、俱乐部派驻专业教练,学校普及至少一个特色体育项目。创新市级后备人才基地,扎实做好青训工作,夯实区级业余训练体系根基建设,带动区级力量的投入。
二是,进一步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不断完善传统特色学校评比认证办法。完善配套机制、规划赛事体系,构建良好的竞赛机制和体系,激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以新型传特校建设为切入点,畅通体校学生的升学通道。加强市体校与小学、中学、大学的合作,选派优秀教练员进学校。切实提升体校学生的文化水平,明确参加省运会和年度最高水平的省级青少年比赛必须参加文化考试,并将文化考试成绩与参赛资格挂钩。
三是,加强沟通协调,拟请市政府下发《武汉市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武汉市体育局
2023年8月18日
主管领导:戴 敏 联系电话:85578056
经 办 人:肖 洪 联系电话:85578052
邮政编码:43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