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市体育局对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0260号建议会办工作的意见

日期:2021-09-28 13:13       来源:武汉市体育局

分享:
字号:        

得益于武汉丰富的高校场馆资源,我市观演型体育场馆总量较为丰富。特别是,2019年以一城资源成功举办世界军人运动会,武汉城市场馆的软硬件保障实力向全球集中展示,为国家、为城市赢得了荣誉。

2021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布局,武汉迈上建设“五个中心”和现代化大武汉的新征程。对照新标准、新要求,我市体育场馆资源存在较大的短板。具体体现在:大型体育场馆供给不足,全市可满足承办国际级单项赛事标准的特级体育场馆仅有武汉体育中心的3座场馆,甲级公共体育场馆4个;区级公共体育场馆“一场两馆一园”的配建标准达标率低,目前仅经开(汉南)区和临空(东西湖)区实现达标;群众健身设施覆盖水平存在差距,(2020年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09平方米),综合城市人口增长和新时期发展目标等因素,我市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场地设施需加快建设和增长。

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武汉面临重要机遇期,“十四五”期间,我市将立足现状、认清差距、加快设施建设,打造国际赛事之都。

一是加快体育设施建设,补“短板”。2021年空港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已经启动,计划建设1座6万专业足球场,1座1.5万座室内篮球馆以及1座室内红土网球馆。结合《武汉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16-2030年)》,落实疫后重振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方案,全市区级(含开发区)公共体育设施“一场两馆”覆盖面达到100%。布局“12分钟全民健身工程”,启动“公共体育用地”规划项目建设、各级各类体育设施,重点加快中心城区区级、街道级体育设施建设,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多样的群众健身服务网络。

二是盘活现有资源,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武汉体育中心体育与文化融合,利用原军运会主场馆举办了2020年“中国好声音”总决赛活动,凭票入场的全国观众达32276人,同时还带火了周边11家酒店住宿、餐饮等服务行业的运营;武汉全民健身中心体育与商业融合,植入法国品牌“迪卡侬”,历经8年合作,建成了武汉顶级体育运动超市,产品线覆盖足、篮、排、徒步、游泳等80多个体育运动领域,今年疫情后支持其快速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并于8月份实现正增长,在全国288家迪卡侬单体店中产品销售排名靠前;东湖帆船基地体育与旅游融合,举办中国家庭帆船赛等系列赛事和游客体验活动,吸引10万多人直接参赛和现场体验帆船运动,接待旅游访客近百万人次,逐步形成集运动、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东湖体育旅游新景观。

三是提升场馆智能化水平,建设全市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军运会信息指挥中心在国内首次构建智慧场馆和智慧赛事信息化总体框架体系,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最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赛时指挥系统,从场馆、竞赛等8个维度检测运行数据,开展指挥调度,为军运会的圆满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充分运用好军运会留下的宝贵财富,整合公共体育场馆资源,建立公共体育大数据系统,构建全市统一的公共体育服务新平台,努力打造新型智慧体育城市。根据建设智慧城市以及互联网+公共体育服务的要求,我市引进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和武汉旅游体育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筹建智慧体育(武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打造武汉公共体育服务平台,先期对市区基础条件好、提供公益性体育服务的场馆设施开展智能化改造升级试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涵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5G应用四大中枢体系的城市场馆智能化“超级大脑”。


【 下载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