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身活动与竞赛、大力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加大对群众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与保障、加强对市民科学健身指导和宣传”的提案答复如下:
一、广泛开展群众体育健身身活动与竞赛
2018年,武汉市的全民健身活动风起云涌、好戏连台。
(一)大型赛事亮点纷呈。2018年,武汉先后举办了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武汉网球公开赛、国际航联锦标赛、亚洲羽毛球锦标赛、中国汽摩大会、武汉马拉松、武汉水上马拉松、武汉716渡江节、武汉国际赛马节、武汉木兰登山节、武汉国际风筝邀请赛、“同城双星”龙舟友谊赛暨2018年“武汉军运杯”军民龙舟挑战赛等12项大型高水平体育赛事。一项项赛事活动的成功举办,赢得社会各方的赞誉。
(二)“与军运同行”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与军运同行”“健康武汉 动感江城”全民共跳健身操大赛,打造了我市全民健身特色项目。“与军运同行 武汉军运杯·城市定向挑战赛 城区积分赛”,赛事遍布武汉各区,参赛运动员2万余人。汉阳区的女半程马拉松已晋升为国家级银牌赛事,新洲区举办的“第四届问津之路徒步大赛”,规模8000余人。另有形式多样的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庆“五一”迎“五四”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等,吸引了大量市民参与,进一步提升了全民健身的活动效益和社会价值。
2019年的全民健身活动将更上一层楼。一是传统的大型赛事活动继续举办。二是将举办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运动会分为市级和区级两个大的层面主办,市级设篮、排、足等24个大项的比赛,直接参赛人数将达到30000余人,为历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之最;区级活动我们要求每个行政区的活动不少于70场次,每个功能区的活动不少于30场次。
二、大力加强群众体育组织建设
2018年,我局从扩大群众对健身活动的参与面入手,积极培育和切实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作用。举办了2018年武汉市“千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千队万人大联跳”培训班,营造了全民关注健身活动的良好氛围;承办了“2018年湖北省172期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提升了社会体育指导员整体素质。主办“2018年武汉市‘科学健身大讲堂进乡村暨体育法规知识普及’体育扶贫系列活动”,共开展八期,对550名省级贫困村中健身骨干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高度重视体育单项协会建设,2019年3月,组织部分协会负责人到上海体院进了培训,同在还在部分协会成立了党组织,全方位加强对社会体育组织的管理,提高社会体育组织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养,让社会体育组织成为政府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的桥梁。
三、加大对群众体育活动的资金投入与保障
根据近年来财政预算编制情况,我市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已编入我市体育主管部门预算,且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财政预算在体育事业发展及全民健身方面的经费保障逐年递增。同时,按照市体育局、财政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彩票公益金使用管理的通知》精神,每年不低于70%的体彩公益金用于了群众体育发展事业。另外,根据省财政厅《关于公布湖北省2017年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通知》内容,“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已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财政部门,积极探索体育社会化发展道路,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和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群众性体育场馆建设及后续营运,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四、加强对市民科学健身指导和宣传
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宣传全民健身运动。一是通过官方微博、官方公众平台、网站与广大市民进行互动及活动宣传推广,逐步实现群体类赛事报名网络化。二是将我局的官方网站链接到其他一线城市体育局、国家体育总局,让广大群众能够了解群众群育活动的最新动态,知晓全民健身活动的相关法规政策,充分彰显广大群众的全民健身权益,让群众在全民健身活动中有获得感、满足感、归属感、幸福感。
全方位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一是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充分履行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积极开展国民体质检测,建立市区两级国民体质监测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街乡镇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站,形成市、区、街(乡镇)三级监测服务机构,基本实现我市国民体质监测信息传递网络化,监测工作常态化,科学指导经常化,服务工作便民化。二是对基本公共服务器材逐步提档升级,在有条件的公园、广场等投建具有健身指导功能的智能化二代户外健身器材,让科学健身指导就在广大群众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