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市体育局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036号提案的答复

日期:2019-08-26 16:22       来源:局办整理

分享:
字号:        

《关于以“四马”赛事提升城市品位和国际影响,助力城市全面发展的建议》回复如下。

一、加强赛事总体规划指导

近年来武汉先后举办了女足世界杯、“汤尤杯”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国际渡江节、世界体育舞蹈大奖赛、世界名校赛艇对抗赛、武汉网球公开赛等系列高水平顶级赛事。尤其是武汉马拉松(汉马)、武汉首届水上马拉松(水马)、武汉赛马节(赛马)、武汉首届世界飞行者大会(天马),形成了武汉体育运动独特品牌和名片,开启了武汉体育水陆空“四马奔腾”的新纪元。

一是持续强力打造汉马、赛马品牌。汉口赛道路线加入了新改造完成的中山大道,使汉马线路与城市的历史更加有机串联起来,被跑友赞为“最美赛道”,仅仅举办两年的武汉马拉松直接从中国田协马拉松铜牌赛事上升为金牌赛事,入围中国马拉松大满贯。第十五届国际赛马节再次创下了规格最高、观赛人数最多的全国纪录,贯穿全年的武汉速度赛马公开赛已成为全国速度赛马常年赛事品牌,武汉打造“赛马之都”又迈出了新步伐。二是创新举办水马、天马赛事。在先期推出了武大、华科大“同城双星”东湖龙舟对抗赛和“大美东湖”世界名校赛艇挑战赛的基础上,遵照市领导的指示要求,2017年11月5日,武汉首届水上马拉松亮相东湖。首届“水马”的成功举办,其影响远远超越了竞技的范畴,拥有大江大湖的大武汉,在碧水蓝天的映衬下,展示出竞争协作的文化精神,放射出炙热的城市活力。我们积极配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深度参与世界飞行者大会的相关筹备工作,确保了2017年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的成功圆满。“天马”赛事创造了全国航空运动的十余项“第一”,产业招商突破千亿,国内外媒体发稿万余篇次,全球收听收看和新媒体点击十亿人次,“天空很辽阔、我们一起飞”一时成为网络流行语。

赛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工作环节多、涉及面广,需要较多市直部门和单位的共同参与、协同配合。为了有利于推进各项筹备工作,建议在市政府领导下,加强对赛事活动相关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推动赛事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二、大力推进市场化发展

一是要加强政策引导,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武汉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和《武汉市关于加快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地见效。二是要转变政府包办模式,探索以市场理念推动大型赛事的举办机制。积极探索服务外包、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通过引进专业化公司等市场化运作手段,充分发挥本地体育专业公司的作用,共同引进中体产业集团等顶级专业赛事运营公司,筹办好“汉马”、“水马”、“天马”、“赛马”、 武网、首届中国汽摩运动大会、716渡江节等重大赛事活动,使之真正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和名片。三是加强体育招商,促进体育产业规模化、聚集化发展。同时,积极引进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体育企业落户武汉。

三、深入挖掘城市特色和文化内涵

武汉市关于横渡长江主题的博物馆有武汉市水务局下辖的横渡长江博物馆,我们建议由武汉市江滩管理部门整合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场地优势,在陈列布展、文物征集鉴定等方面给予专业指导,做好“水马”期间的有关展览。市文化局直属的长江文明馆是关于长江自然生态与历史文明的综合性博物馆,我局将根据市体育局“水马”赛事期间的统筹安排,配合开展好长江文明方面的相关展览。

武汉市具有优秀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资源,我局将深入挖掘武汉红色文化底蕴,在“四马”活动期间,利用好武昌农讲所、八七会议会址、中共五大旧址等红色场馆,邀请知名红色专家、红色革命后代开展好红色主题活动,并配合旅游局做好红色旅游线路的开发,利用好武汉市红色资源,提升武汉城市影响力。

不断加大关于伟人遗物、红色文物及长江文明等方面文物的征集力度,增加展览中的文物分量,“以物说史”。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通过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营造生动场景,历史与艺术并重,将知识普及情景化,增强观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满足观众对博物馆的新需求。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展览和服务水平,充分展现武汉特有的红色文化和长江文明。

四、联动推介强势宣传

“四马”赛事,除了武汉水上马拉松赛事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为主导,其他赛事均有各自专项的赛事体系,目前还不具备统一“四马”形象标识、宣传导语等条件。

联动宣传方面,应有市委宣传部牵头,市体育局、文化局、旅游局和各新闻媒体共同参与新闻宣传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宣传作用,选择新媒体方面的主要合作伙伴,通过网络平台带动话题讨论、增加网络点击量,提升民众对赛事活动的关注度和好评度,树立赛事活动的亲民形象,进一步扩大赛事活动的影响力,利用手机APP软件平台,让手机无限客服端用户不仅可以通过手机在线免费收看赛事直播,还能参与赛事活动的相关调查活动,进行投票,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互动。

五、全民优化城市综合功能

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沿江码头趸船整治工作。为解决两江四岸部分码头杂乱无章、趸船锈迹斑驳、私家渔船凌乱不堪等影响环境问题,一是积极组织核心区码头趸船和两江四岸沿江户外广告设施清理整治工作,共清理离岸船只95艘、拆除码头6个、清理水上人家96个,全部拆除长江核心区两岸沿线所有立柱广告;二是制订《武汉长江核心区域码头趸船美化提升规划方案》,结合长江主轴、左右岸大道、城市阳台规划,拟对128个码头实施美化、71个码头实施亮化、27个码头实施旅游功能提升。

提升城市亮化,建设“梦幻江城”长江灯光秀工程。自2014年武汉市政府提出打造“两江四岸长江灯光秀”工程起,一是按照“整体优化、系统升级、主题打造”原则,统筹指导武汉旅发投集团开展项目建设,目前一期已完成施工,二期延伸段正加紧施工中;二是启动“用创意让长江主轴夜景更靓丽——梦幻江城向全球征集动画创意作品”活动,通过汇聚全球资智,打造更加生动活泼、精彩纷呈动画片,凸显壮美长江夜景,近期将举行评审活动;三是在节假日和大型活动举办期间,适时推出主题模式,如元旦推出倒计时灯光秀,春节推出烟花秀灯光,斗鱼直播节推出“斗鱼直播节”“每天不一样”灯光秀,中国-欧盟旅游年灯桥点亮仪式期间亮起中国红与欧盟蓝灯光。

六、倡导健康生活培育群众基础

结合全域旅游发展趋势,着力打造江汉朝宗旅游区,通过游船为载体串联的水陆联游产品和线路,整合两岸旅游景观资源,一是开通水上客运观光航线。开通“黄鹤楼——两江游”水陆联游产品,全年安排700多航次,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提升了两江四岸水上客运观光航线产品文化历史内涵和游览品味。二是起草《长江主轴及核心区域水陆联游线路设计纲要》,提出开发水上精华游、景区3个片区陆路观光游、水上观光游、水陆联游、三镇“一大三小”区域环游等系列产品。

下一步将继续通过“四马”赛事提升城市品位和国际影响,助力城市全面发展,一是提升重点旅游码头和客运码头旅游服务功能。按照“一码头一特色”的要求,对各个码头闸口、栈桥、趸船进行美化、亮化与艺术化提升,充分展现武汉特色港口文化、荆楚文化与水文化,并完善旅游客运码头基础配套功能,将码头打造为集旅游咨询、信息查询、集散转乘、滨江休闲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水上旅游驿站;二是进一步提升现有旅游船的品质和档次。按照“一船一品”的原则,打造具有武汉文化特色旅游船,提供具有国际水平的接待服务,安装自动导游讲解系统,与陆上景观游览紧密对应;三是打造灵活、快速、便捷的水上快巴游览体系。在现有旅游客运码头基础上设置水上快巴独立停靠泊位、驳岸以及游客上下通道。研究开发可定制的水上快巴旅游产品,科学设计水上快巴运营时间、旅游线路,满足小众、小团体水上快速旅游需求;四是推出“四马+畅游武汉”系列产品。在“四马”举行期间,适时打造符合赛事主题的“梦幻江城”灯光秀,推出“四马+水陆联游”线路,如长江夜游、东湖夜游等主题产品,力争将武汉打造为成全国著名的休闲旅游目的地。


【 下载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