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扩充武汉体育馆配套面积,提高其综合功能的建议”的提案回复如下:
一、武汉体育馆基本情况及现状
武汉体育馆是我局所属体育场馆之一,从一九五六年五月六日至今已拥有60余年的历史,作为典型的苏式建筑,曾与友好商场、武汉剧院、武汉展览馆等一些同时代的建筑共同被誉为武汉市标志性建筑。
该馆1996年10月正式由省体育局(原省体委)移交武汉市人民政府,由我局负责管理。移交范围:北至解放大道围墙,东至崇仁路围墙,西至武汉体育馆主馆以西的室外训练场围墙,南至武汉体育馆原配电房北外墙处,与体育馆平行线到室外训练场围墙,总占地面积13122平方米,其中主馆占地5860平方米,体育大厦及综合楼占地1577平方米,广场占地3760平方米,其他通道占地1925平方米。
二、有关问题的说明及回复
针对您在提案中所提出的武汉体育馆配套面积不足和功能不够全面的问题,我局高度重视,根据武汉体育馆目前现有条件,结合您所提出的相关建议,特作出如下几点说明和回复。
(一)关于扩充武汉体育馆的配套面积问题。
市规划局在《武汉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国际体育强市、健康名城、亚洲体育中心城市”的城乡体育设施发展目标,构建了覆盖城乡的“(省)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体育设施配置体系,制定了各级体育设施用地标准和项目配置要求;同时,规划明确划定各级体育设施用地范围,强化用地的空间保障。
按照规划要求,武汉体育馆及其西侧的崇仁培训中心将整体保留并进行统一规划布局,打造成为全新的武汉体育馆,作为硚口东部群众体育活动中心。配套面积方面,规划用地范围东靠崇仁路、西至同馨花园一期、北临解放大道、南至现状边界,与提案中提出的扩充后面积基本一致。
(二)关于建地下两层停车场问题。
目前,武汉体育馆广场主要是满足承接体育赛事活动时的停车需求和到体育馆运动健身、参与体育培训人员的停车需求。
按照市规划局2015年9月出台《武汉市停车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武土资规规〔2015〕4号),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用地新增停车设施的精神,我局及武汉体育馆有建地下停车库方面考虑,但仅只能考虑在武汉体育馆所辖范围内,并先后咨询了七八家停车库建设单位,也拟定了初步建设方案,但由于体育馆建筑历史及资金等原因未实施。同时,由于您所提出的与对面同济医医院相通等建议属市政工程,因此,我局无能力解决此问题。
下一步,建议请市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军运会场馆改造具体实施方案,对武汉体育馆建设地下停车场,以及建设连通同济医院的地下人、车隔离通道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论证。
(三)关于合理设置武汉体育馆的综合功能问题。
目前,武汉体育馆利用现有条件,已设置有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击剑等体育运动项目;同时,还利用体育馆大厅和广场常年免费提供给周边市民群众开展毽球、健身舞等运动。您所建议的体操馆、网球场等不在我局管理范围内。同时,因前面所述原因,武汉体育馆也无法满足外围跑道的设置。
您所提出的建议,我局在硬件上虽然有很多无法满足,但我局将从软件上去努力。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馆。2017年,武汉体育馆已将馆东区对外出租经营部分逐步收回;为承办“七军会”跆拳道比赛,2018年9月底,体育馆东区一楼将全部收回(面积1000多平方米),作为“七军会”临时功能用房和观众进出通道,待“七军会”结束后,全部作为青少年培训与全民健身活动的场所;
二是在现有基础上,一如既往地发挥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为国家培养、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
三是在现有体育馆北大厅体育文化展示的基础上,加强体育馆内的体育文化氛围,加大体育文化展示力度,让市民群众了解武汉体育馆的历史发展和武汉市体育事业的发展;
四是进一步加强场馆对社区居民开放力度,积极引导居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极力将武汉体育馆打造一个集承办赛事活动、体育运动健身、青少年后备体育人才培养、体育运动休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全民健身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