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似乎清明只有飘点小雨才是正常的,才能应景。但是今年的清明,却接连不停的下了一周的大雨,仿佛有人从天上往下泼水一般,天地间长久的被雨幕连接,到处都是湿漉漉的,滴着水的树叶,飞不起来的鸟,在雨中穿梭的人……而我,因为不能在这个时节回家看姥爷,也变得湿漉漉的,眼里,心里……
这是姥爷的第一个清明节。
姥爷是去年六月去世的,按照我们北方的习俗,老人走后第二天要入土。姥姥和母亲知道,身在千里之外的我,因为路途遥远,也因为正是期末学校工作忙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回去的。所以,为了不让我为难,她们在姥爷去世三天后才告诉我。我失声痛哭,并毫不领情的责怪她们。虽然我知道,我不过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好让自己在今后想起姥爷时,不会因为没有去送送他而痛苦不堪。
母亲说,没关系,姥爷不会怪你的。是的,姥爷不会怪我的。他是那么疼爱我,又怎么会怪我呢?
姥爷是那个年代当地为数不多的师范生,毕业后本是留在了城里中学,却因为姥姥要照顾她病重的母亲,而随着姥姥把工作调到了小镇上,成了“上门女婿”。也正是这个原因,姥姥一辈子没有吩咐姥爷做过家务。明明是因为感激,可姥姥却说,他那么笨,会做什么?姥爷也不辩驳,就这么笑眯眯的做了一辈子的“老爷”。
可是姥爷才不笨呢!他可以用几块破木板和几个玻璃药瓶为我们做一辆小车,便可以拉着满街跑,一路都是小朋友羡慕的目光。姥爷也可以在淘气的表弟把自行车拆的七零八落中后,带着他把车一点点的再组装起来。姥爷会用泥巴和稻草做土砖,会用高粱穗和竹子条扎成扫帚,会用柳条编篮子,甚至会用塑料绳给我做毽子。小时候总觉得姥爷有一双神奇的手,想要什么东西跟姥爷说就行了,没有姥爷不会做的。
姥爷不光手巧,毛笔字也写的好。姥姥至今都还保留着一个搪瓷脸盆,是姥爷参加市里的书法比赛拿回的“大奖”。以前周围的乡亲们无论婚丧嫁娶写账簿,还是春节写对联,都是恭恭敬敬的请姥爷去的。常常有外乡人来拜年时站在门口夸奖:“啧啧,这对联写得,真漂亮!”主人家就会自豪的说:“请马老师写的!”于是,“马老师”的名气就又被带到了外乡。
姥爷的另一门手艺是拉二胡。听姥姥说,姥爷上学时是学校文艺队的琴师,打仗的时候还去前线慰问过解放军。姥爷自己在市里中学上班时,带去三把二胡,有空就在宿舍里拉琴,周末回家就又带回家里来拉。后来孩子多了,工作忙了,也就拉的少了。“破四旧”时,三把琴都被姥爷送了人,以后就再没碰过了,所以我从来没听过姥爷拉琴。这也是我小时候常跟姥爷抱怨的一件事,怪他怎么不把琴留给我,害我都没有才艺。姥爷总是微微一笑说,那时还没有你呢,怎么给你,想学就学毛笔字吧。我嫌写字不如拉琴好玩,一直没学过。现在想来,真是后悔,姥爷的手艺,竟什么也没留下。
这样多才多艺的姥爷,却是教数学的,一个我认为枯燥无味的科目。以前总是喜欢问姥爷,为什么要选数学,看着那么多麻烦的题目会不会头疼。姥爷没办法纠正我的偏见,为了让我停止在这件事上的纠缠,便又告诉我,他也教过语文和体育。据说是因为当时师资匮乏,领导看姥爷字写得好,就叫他兼职教语文,见他篮球打得好,又让他担起了体育课。我吃惊的张大嘴巴,惊呼姥爷是全才。姥姥听见了,笑说:“岂止是全才,人家还当过校长呢,只是才一个多月就被撸了!”哈!原来姥爷当校长,不爱管事也不爱讲话,上面领导怎么也拗不过他的性格,只好放弃了这个难得的大学生。
姥爷的确不爱讲话,也从不会跟人拉家常,更不会说是非。大家在一起聊天,他总是笑眯眯的听着,问到他头上了才会吭声。哪怕是生气了,姥爷也不骂不吼。 以前每到寒暑假,我们表兄弟姐妹五六个就会到姥姥家去住一阵子,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胡闹甚至打架。每到这时,姥爷就会过来低声喝斥一句:“干什么呢!”我们回头看见姥爷瞪着眼,吓得马上老实了。要是还有人敢继续放肆,姥爷就会说出第二句来:“我要打啦!”同时一只大手高高悬在我们头顶。不管多不情愿,此时也会乖乖的听话了,虽然这只大手从来没有落下来过。
姥爷管学生也是如此,虽不打不骂,却极有威严。不过,他也并不是从未打过人。一年暑假,一个40多岁的男人来看姥爷,我在一边听他们聊天。那人跟我说:“我大概是你姥爷打过的唯一的一个学生吧。”那骄傲又委屈的样子呈现在一个中年男人的脸上。姥爷说,是因为他祸害了食堂包好放在案板上的饺子,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这是多么大的罪过呀!愤怒的姥爷抄起擀面杖就打了他一下,也只一下。或许是受姥爷的影响,我现在遇到调皮的学生,也喜欢先来一句“干什么呢”,然后静静的瞪着他,企图用眼睛的威力将他降服。
姥爷对我的疼爱要比别的孩子多一些,他陪我玩的时间比他们多,跟我说的话比他们多,有好吃的也是先分给我,这都成了表姐妹们眼里姥爷偏心的证据。我想,应该是因为我从生出来就被父母放在了姥姥家里养,直到上学才被接走,所以感情更深吧。而且长大后,我也是家里漂泊得最远的孩子,姥爷对我的挂念也就比别人更多些。
姥爷人生的最后几年,因为脑溢血而影响了语言能力,人也变的糊涂了。但是,就算他不能清楚的叫出我的名字,也还在盼着我回去。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姥爷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姥姥:“今天回来吗?”姥姥一遍一遍的告诉他我回去的日期,他第二天还是会问:“是今天吗?”
可是,就是这样被姥爷疼爱着的,挂念着的,盼望着的我,却没能在他病重时照顾一天,也没有在他走时回去送送,甚至连他的第一个清明节都没有去他的坟头烧几张纸钱。
姥爷真的不会怪我吗?
姥爷不会怪我的吧。
我不由得久久的站在窗前望着天,任由这清明的大雨,不断助涨着我对姥爷的追思。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这是姥爷的第一个清明节。
姥爷是去年六月去世的,按照我们北方的习俗,老人走后第二天要入土。姥姥和母亲知道,身在千里之外的我,因为路途遥远,也因为正是期末学校工作忙的时候,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回去的。所以,为了不让我为难,她们在姥爷去世三天后才告诉我。我失声痛哭,并毫不领情的责怪她们。虽然我知道,我不过是在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好让自己在今后想起姥爷时,不会因为没有去送送他而痛苦不堪。
母亲说,没关系,姥爷不会怪你的。是的,姥爷不会怪我的。他是那么疼爱我,又怎么会怪我呢?
姥爷是那个年代当地为数不多的师范生,毕业后本是留在了城里中学,却因为姥姥要照顾她病重的母亲,而随着姥姥把工作调到了小镇上,成了“上门女婿”。也正是这个原因,姥姥一辈子没有吩咐姥爷做过家务。明明是因为感激,可姥姥却说,他那么笨,会做什么?姥爷也不辩驳,就这么笑眯眯的做了一辈子的“老爷”。
可是姥爷才不笨呢!他可以用几块破木板和几个玻璃药瓶为我们做一辆小车,便可以拉着满街跑,一路都是小朋友羡慕的目光。姥爷也可以在淘气的表弟把自行车拆的七零八落中后,带着他把车一点点的再组装起来。姥爷会用泥巴和稻草做土砖,会用高粱穗和竹子条扎成扫帚,会用柳条编篮子,甚至会用塑料绳给我做毽子。小时候总觉得姥爷有一双神奇的手,想要什么东西跟姥爷说就行了,没有姥爷不会做的。
姥爷不光手巧,毛笔字也写的好。姥姥至今都还保留着一个搪瓷脸盆,是姥爷参加市里的书法比赛拿回的“大奖”。以前周围的乡亲们无论婚丧嫁娶写账簿,还是春节写对联,都是恭恭敬敬的请姥爷去的。常常有外乡人来拜年时站在门口夸奖:“啧啧,这对联写得,真漂亮!”主人家就会自豪的说:“请马老师写的!”于是,“马老师”的名气就又被带到了外乡。
姥爷的另一门手艺是拉二胡。听姥姥说,姥爷上学时是学校文艺队的琴师,打仗的时候还去前线慰问过解放军。姥爷自己在市里中学上班时,带去三把二胡,有空就在宿舍里拉琴,周末回家就又带回家里来拉。后来孩子多了,工作忙了,也就拉的少了。“破四旧”时,三把琴都被姥爷送了人,以后就再没碰过了,所以我从来没听过姥爷拉琴。这也是我小时候常跟姥爷抱怨的一件事,怪他怎么不把琴留给我,害我都没有才艺。姥爷总是微微一笑说,那时还没有你呢,怎么给你,想学就学毛笔字吧。我嫌写字不如拉琴好玩,一直没学过。现在想来,真是后悔,姥爷的手艺,竟什么也没留下。
这样多才多艺的姥爷,却是教数学的,一个我认为枯燥无味的科目。以前总是喜欢问姥爷,为什么要选数学,看着那么多麻烦的题目会不会头疼。姥爷没办法纠正我的偏见,为了让我停止在这件事上的纠缠,便又告诉我,他也教过语文和体育。据说是因为当时师资匮乏,领导看姥爷字写得好,就叫他兼职教语文,见他篮球打得好,又让他担起了体育课。我吃惊的张大嘴巴,惊呼姥爷是全才。姥姥听见了,笑说:“岂止是全才,人家还当过校长呢,只是才一个多月就被撸了!”哈!原来姥爷当校长,不爱管事也不爱讲话,上面领导怎么也拗不过他的性格,只好放弃了这个难得的大学生。
姥爷的确不爱讲话,也从不会跟人拉家常,更不会说是非。大家在一起聊天,他总是笑眯眯的听着,问到他头上了才会吭声。哪怕是生气了,姥爷也不骂不吼。 以前每到寒暑假,我们表兄弟姐妹五六个就会到姥姥家去住一阵子,一群孩子聚在一起,免不了要胡闹甚至打架。每到这时,姥爷就会过来低声喝斥一句:“干什么呢!”我们回头看见姥爷瞪着眼,吓得马上老实了。要是还有人敢继续放肆,姥爷就会说出第二句来:“我要打啦!”同时一只大手高高悬在我们头顶。不管多不情愿,此时也会乖乖的听话了,虽然这只大手从来没有落下来过。
姥爷管学生也是如此,虽不打不骂,却极有威严。不过,他也并不是从未打过人。一年暑假,一个40多岁的男人来看姥爷,我在一边听他们聊天。那人跟我说:“我大概是你姥爷打过的唯一的一个学生吧。”那骄傲又委屈的样子呈现在一个中年男人的脸上。姥爷说,是因为他祸害了食堂包好放在案板上的饺子,在那个吃不饱的年代,这是多么大的罪过呀!愤怒的姥爷抄起擀面杖就打了他一下,也只一下。或许是受姥爷的影响,我现在遇到调皮的学生,也喜欢先来一句“干什么呢”,然后静静的瞪着他,企图用眼睛的威力将他降服。
姥爷对我的疼爱要比别的孩子多一些,他陪我玩的时间比他们多,跟我说的话比他们多,有好吃的也是先分给我,这都成了表姐妹们眼里姥爷偏心的证据。我想,应该是因为我从生出来就被父母放在了姥姥家里养,直到上学才被接走,所以感情更深吧。而且长大后,我也是家里漂泊得最远的孩子,姥爷对我的挂念也就比别人更多些。
姥爷人生的最后几年,因为脑溢血而影响了语言能力,人也变的糊涂了。但是,就算他不能清楚的叫出我的名字,也还在盼着我回去。每到快过年的时候,姥爷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姥姥:“今天回来吗?”姥姥一遍一遍的告诉他我回去的日期,他第二天还是会问:“是今天吗?”
可是,就是这样被姥爷疼爱着的,挂念着的,盼望着的我,却没能在他病重时照顾一天,也没有在他走时回去送送,甚至连他的第一个清明节都没有去他的坟头烧几张纸钱。
姥爷真的不会怪我吗?
姥爷不会怪我的吧。
我不由得久久的站在窗前望着天,任由这清明的大雨,不断助涨着我对姥爷的追思。
二〇一五年四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