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体育扶残助残健身心

日期:2024-11-24 21:56       来源:中国体育报

分享:
字号:        

在安徽芜湖,一群原本内向的特殊群体,因为体育而乐于社交,勇于表达自我,他们甚至能够代表地区参加特殊运动会并赢得荣誉。

蔡维敏适应体育干预工作室由安徽师范大学体育教师蔡维敏在2019年初发起成立,该工作室聚焦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三大核心领域,以发掘体育在残疾人身心康复中的独特作用为目标,组织开展公益性体育活动,致力于传承体育精神,彰显社会价值。

目前,工作室共有11名成员,均为经验丰富的篮球教练员与体适能教练。针对芜湖市唐氏综合征及孤独症等智力障碍群体,工作室精心设计了时长90分钟的公益篮球课程,保持每周一至两次的授课频率,已累计完成超过1000课时的授课,惠及6000多人次。值得一提的是,在工作室的帮扶下,残疾人田径运动员郝金凤在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上摘得女子铁饼F53项目的金牌。

2023年,团队针对芜湖市孤独症青少年群体实施了专项篮球干预训练计划。工作室通过举办体育健身与康复经验分享会、组织“为爱行走”活动及篮球操展示等一系列举措,广泛传播体育康复知识,积极促进残障人士身心健康。同时,工作室秉承“工作室+党建+专业”的创新模式,探索残疾人体育事业的发展新方向,并构建了“心青年”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为制定一套适用于心智障碍群体并且可广泛推广的训练体系,团队深入实践,收集大量数据进行科学论证。综合运用篮球、太极拳、柔力球、身体功能训练等多种干预手段,对队员的力量、平衡、柔韧、耐力这些身体功能和运动表现,以及社会心理行为和社会沟通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并有针对性提升。相关研究成果已在SSCI一区期刊发表,旨在与广大残疾人群体共享这一科学训练方案。

五年时间里,工作室坚持每周开展训练课程,通过系统化训练,队员们在投篮命中率、拍球次数、传接球水平等运动表现上均取得了显著提升,同时力量、柔韧等身体素质,以及社会沟通能力和社会心理行为也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些变化对于队员及其家庭而言是极其宝贵且意义深远的。

接下来,安徽师范大学将依托蔡维敏工作室进一步深化党建与专业的融合发展,整合校内多方专业资源,探索更多适应体育干预的志愿服务新模式。同时,联合运动医学医院及社区平台,共同构建“政府-医院-高校-社区”四位一体的干预体系,激励更多师生投身于扶残助残的事业中。(转自11月20日《中国体育报》07版)


【 下载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