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231号建议的答复

日期:2022-07-26 14:07       来源:武汉市体育局

分享:
字号:        

李卫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强化校政协作 推动武汉体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建议》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您对体教融合工作和体育事业的关心。多年来,武汉市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工作,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人才共育、特色共建”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发展,促进青少年全面发。我们紧扣《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市教育局体卫艺处与市体育局青少处紧密对接,就构建教育和体育深度融合的目标体系、发展思路、体制机制、具体举措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现将办理意见回复如下:

一、深化认识,优化机制推进体教融合

(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特色学校有效整合

2021年初,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手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新周期武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审认定工作,落实《意见》中关于“体育传统学校”、“体育特色学校”两校合一要求,打牢我市体教融合工作基础。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命名了涉及城市特色、符合青少年特点的24个体育项目、187所学校、219项的“武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特色学校的有效整合,进一步推动了新周期(2021-2023年)武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工作。通过“传特校”并轨,以点带面、纵深发展,面向全市发挥示范作用,将学校体育布局及科目设置、体育师资培训、体育竞赛组织及管理等领域工作高效融合、铸为一体。

(二)体教联动,充分发挥体育独特育人功能

一是积极推进体育项目进校园、进课堂。推进足球、网球、冰雪项目进校园,游泳、滑冰项目进课堂。为437所校园足球学校不同年龄段学生制定足球训练标准,并选派有资质的教练员进行教学;为43所网球进校园学校、43所游泳进课堂学校选派、培训网球教练员,并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为12所冰雪进校园学校、7所冰雪进课堂学校选派、培训冰雪运动课教师(教练员),并提供经费支持。我市的足球项目已形成了“一条龙”足球人才培养体系,让“孩子踢球,家长放心”深得学生家长赞誉。

二是积极配合“双减”政策落地。市体育局认真学习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体育局积极支持我市双减政策,市体育局与市教育局达成共识,全力支持我市开展中小学青少年课后体育活动。在全市437所校园足球学校和187所传特校有效配合推进双减政策;继续开设并不断更新“云端运动课堂”,补充和丰富中小学课后校内体育活动;在市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将阳光大课间每天运动1小时作为学校体育工作年度考核项目。

三是积极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2021年11月,为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市体育局、市教育局联合发布《首批武汉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实施方案》,正式开启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首批命名“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19所中小学将定期开设冰雪运动理论与技能培训课程,并组织花滑、旱地冰球等冰雪项目活动和赛事。此举将发挥首批“冰雪运动特色学校”的引领示范作用,辐射周边学校,开展冰雪运动文化宣传。

四是大力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从“十二五”开始,市体育局、市教育局每年联合开展体育冬夏令营活动,既服务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又丰富了青少年的假期生活,让全市青少年度过一个快乐、安全、文明的寒暑假。通过技能培训活动,广大青少年充分体验了体育健身带来的乐趣,使青少年了解体育项目、熟悉竞赛规则,掌握了运动项目的基础技能、动作要领和项目规律,促进了青少年体质强健,赢得社会各方的广泛赞誉。

二、破除壁垒,构建完善体育赛事体系

一是体育赛事的融合。整合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各自举办的年度赛事,打通赛事平台;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共同拟制年度竞赛计划,将年度武汉市青少年体育比赛,改称为年度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联合下发《关于举办举办2022年武汉市青少年运动会的通知》、体育和教育两个系统的竞赛资源高度融合,共同举办武汉市青少年的各项赛事。

二是深度发展融合。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已统一认识,既要延续和发展我市传统项目学校和特色学校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活动的经验,又要拓展青少年参加体育赛事的参与面,在广泛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充分利用协会和社会青少年体育社团等组织机构,适时拓展我市新兴的冰球、滑雪、棒垒球、击剑、棋类、射箭、科技体育等项目的体育赛事,不断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和赛事创新项目、创新平台。

三是市运会增设了青年组比赛,极大的增强了在汉高校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城市归属感。四年一届的市运会,是全市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参与范围最广的大型综合性体育盛会。2021年武汉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创新办赛模式,增设了青年组(高校组)田径、足球、篮球、排球、乒乒球、羽毛球、网球、啦啦操、武术9项比赛,为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等4所市属高校的大学生提供参加全市综合性体育盛会的机会,不仅让各高校间的沟通和联系更为紧密,也让各高校的大学生们有了更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城市归属感。

三、探索体教融合+高校职业俱乐部新路径

目前,我们正在探索体教融合+高校职业俱乐部模式。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科研优势,现与高校合办的职业俱乐部有武汉中国车谷江大女足俱乐部、武汉商院羽毛球俱乐部,建立运行球类职业俱乐部的尝试。高校利用强大的师资资源组建了优秀的管理和科研团队,为运动员备战和比赛期间提供体能训练、科研等全方位的支撑。以上两个球类俱乐部市体育局每年投入经费2000万元。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努力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中积极推广“学校+俱乐部”“学校+体校”“社会力量+体教合一”等模式。通过体育协会、俱乐部派驻专业教练,学校普及至少一个特色体育项目。创新市级后备人才基地,扎实做好青训工作,夯实区级业余训练体系根基建设,带动区级力量的投入。

二是,拟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组织开展体育冬令营、夏令营活动。资助我市部分有条件开放的体育场馆,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

三是,进一步完善我市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按照全市体教融合战略部署,优化我市青少年赛事体系,在赛事举办、项目设置、参赛办法、学生运动员注册、成绩奖励等方面创新举措。

四是,全力支持武汉中国车谷江大女足实现女超联赛“三连冠”并为中国夺取首个女足亚冠,支持武汉商院羽毛球俱乐部奋力冲超,支持武汉体院队女乙联赛“冲甲”成功。

五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高校体教融合,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体育局

2022年7月25日


【 下载 】 【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