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最新:
 首页>>政务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市级建议提案

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273号建议的答复

周云梅、李军、董骏武、康志刚、闵凯华、李亮、黄思、宋伟锋、江建荣、王金麟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体育强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感谢各位代表对体育事业的关注和理解。我局汇集相关部门并在市委组织部、市商务局、硚口区人民政府、市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支持下,对建议内容进行了研究落实并进行了回复:

一、实施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工程,启动硚口区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项目。

直面我市公共体育设施总量不足的问题,确立“抓机遇,补短板,完善区级‘一场两馆’短板”的工作思路。今年4月,市体育局印发《武汉市关于区级“ 一场两馆”等全民健身补短板工程建设的工作方案》(武体经[2022]34号),要求各区对照自身实际,成立工作专班、梳理项目短板、制定工作方案、认真落实推进,按月报送项目工作进度,更新维护区级“一场两馆”等公共体育工程重大项目清单。力争续建项目提质增速,新建项目稳步有序实施。2022年,已有续建项目6个,分别为武汉空港国际体育中心、四新体育公园、汉南全民健身中心、光谷足球体育公园、甘露山文旅城雪世界和武汉枢纽直通线配套及中法文体中心建设项目;新开工项目4个,分别为青山区全民健身中心平战两用项目、江南城市公园、谭鑫培体育公园和庙山非标准足球场;拟2022年内开工项目5项,分别为光谷国际网球中心二期体育综合体项目、江岸区全民健身中心、硚口区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项目、江夏区全民健身中心和郑店街联合体育公园;储备项目4项,即洪山区全民健身中心、黄陂运动公园项目、戴家湖体育公园和光谷南大健康体育运动公园。

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项目选址为硚口区红星村U6体育用地。根据地域特点和功能定位,项目设计按照满足区级公共体育服务需求配建,与已建成的汉江湾全民健身中心(江滩区域)整体设计、复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升硚口区室内全民健身设施的短板,提供更高品质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该项目将于今年内开工建设。

二、进一步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冠军摇篮赛事体育能力。

近年来,我市先后举办、承办了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男篮世界杯、足球世界杯亚洲区 12 强赛、世界体育舞蹈大赛、武汉网球公开赛、国际航联锦标赛、亚洲羽毛球锦标赛、武汉 716 渡江节、武汉木兰登山节、武汉国际风筝邀请赛、“同城双星”龙舟友谊赛等 100 多项次高水平体育赛事。“一城五马”中的汉马(武汉马拉松)、水马(武汉水上马拉松)、天马(世界飞行者大会)、赛马(国际赛马节)、 铁马(汽摩大会)形成了武汉体育运动独特品牌和名片,开启了武汉体育水陆空“五马奔腾”的新格局。为充分发挥冠军摇篮在助力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方面的作用,我市已由市外办牵头制发《武汉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实施方案(2021-2025)》和《武汉市国际化水平提升“十四五”规划》等文件,将加强体育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承办或配合举办国际体育赛事活动、提升我市传统国际体育赛事等内容作为重点任务纳入其中。对标已举办过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游泳锦标赛等顶级赛事的北上广,市体育局紧盯洲际、世界性的各类综合性运动会或由世界单项体育组织举办的具有相当影响的单项运动会申办窗口期,全力争取世界游泳锦标赛、世界田径锦标赛、世界杯足球赛乃至奥运会的承办权。

军运会后,我市积极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项目中心和协会联系,表明诚意、争取支持。争取到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 (第一站)的承办权;武汉市的办赛能力得到中国足协、中国篮协认可,均表示将世界杯预选赛中国队部分主场放在武汉进行。受新冠疫情影响,上述赛事暂未最终落地。对标同类城市中的杭州、成都等,我市在近几年拟承办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的数量和影响力都还有待提升,市体育局将实时关注相关政策,推进国际赛事落地武汉。同时,争取国家体育总局和单项协会支持,积极创办世界女足俱乐部精英赛、国际乒联WTT(武汉站)等城市IP赛事。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冠军摇篮发展新动能。

2017-2019年,在硚口区连续举办三届“冠军回家”主题的体育商务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招商效果。在体育、商务、文旅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将继续做好体育产业宣介工作,吸引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并适时在硚口区重启“冠军回家”品牌活动。借助在汉各类国企平台、协会平台资源,发掘上下游企业,完善招商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提高项目落地实施率。加大体育产业和健康、文化、旅游等产业招商领域的深度融合,策划产业融合型的优质体育项目落地。拓展互联网+、大数据与体育的新经济领域发展空间,提升体育产业经济贡献率,培育和发展引领行业的新经济企业和项目。

四、进一步弘扬体育争先精神,促进冠军摇篮文化繁荣发展。

立足冠军体育,遵循体育人才培养规律,新周期锁定北京冬奥会参赛、杭州亚运会夺金,巴黎奥运会争金、十五运会突破的目标任务,持续跟踪跨界选材、联合组队、“三大球”联赛等政策,获取上级部门、国家队支持;积极谋划,主动对接,细化方案,争取有条件的项目省队市办;武汉将 进一步整合全市资源,通过优化评价机制、政府购买服务、奖励资助等发挥各方积极性,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后备人才培养工作。一是原有的市、区两级后备人才基地发挥阵地作用,不断发现、培养、输送人才,确保了武汉征战各级各类赛事的主力阵容;二是利用国家队、省队优势,积极向上输送,为武汉竞技体育人才攀高创造条件;三是紧抓体教融合机遇,发挥体育部门优势,积极配合大学、中学运动队培养人才,实现了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出路的多样性;四是积极扶持职业化程度高的运动项目发展职业队,职业俱乐部成为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为武汉作贡献的孵化器。通过筹建湖北体育博物馆、承办体育消费博览会等方式,弘扬体育精神、传播体育文化、营造体育氛围,为精神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体育力量。

武汉市体育局

2022年7月22日


上一篇: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198号提案的答复
下一篇: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551号提案的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