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最新:
 首页>>政务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市级建议提案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021号提案的答复

市民进:

你们提出的《关于促进我市体教融合、协同育人,提高青少年健康水平的建议》的提案收悉,感谢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和体教融合工作的关心。

针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体发〔2020〕1号,以下简称《意见》),我局迅速行动,根据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从深化认识、科学设计、整合资源、活动惠民等四个方面着力,启动了体教融合。经研究,现将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推进改革任务

根据《意见》精神和任务要求,市体育局在第一时间组织全市体育战线同志进行深入学习,真正认识到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沈顺同志就推进体教融合明确提出要求,指出我市体教融合首要任务是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推动我市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下,要不断完善我市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适时举办我市青少年各类赛事活动。

二、科学设计,优化机制推进改革任务

充分利用武汉地区高校体育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为体教融合国家级战略部署在我市落实、落地、落细做好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的政策保障。《意见》核心精神传达以后,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迅速着手与武汉地区高校进行对接,请高校发挥体育主导优势和多学科综合优势,就武汉市深化体教融合具体实施工作进一步优化、细化、深化。其中,华中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已经形成武汉市深化体教融合方案设计,武汉体育学院已提出武汉市体教融合具体措施和实施细则,此项工作也得到教育部体卫艺司、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领导肯定。近期,我们还将组织武汉地区的省、市教育部门、体育部门的专家、学者进行进一步的论证,学习其他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出台符合中央精神,又具有武汉特色的武汉市深化体教融合的实施总体方案。

三、不谋而合,整合资源推进改革任务

整合体育系统、教育系统、社会力量,构建全市完整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

一是,整合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各自举办的年度赛事,打通赛事平台。在认真总结我市多年来形成的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办赛的经验基础上,将两个系统的赛事进行整合并轨。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共同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市属高校“分学段”;校内、校际、区际、全市“分区域”的体育赛事体系。

二是,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共同拟制年度竞赛计划,打通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注册运动员的藩篱,解决过去资源分割、赛事冲突、人才流失等不利于青少年体育活动和赛事的开展弊端,最终达到青少年“享受乐趣、健康成长、锤炼意志、健全人格”体育教育目的。多年来,为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促进我市青少年体育赛事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更多的优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举办武汉市青少年体育比赛的通知》,举办了田径、游泳、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武术、体操、射击、摔跤、举重、跆拳道、健美操及啦啦操、棋类等项目的青少年体育比赛。

三是,传特校并轨,集中资源破解融合难题。改革我市多年来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体育特色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条块分割的状况,积极探索整合各方优势资源的新时期体育教育的新型模式。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就构建体育和教育深度融合的目标体系、发展思路、体制机制、具体举措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达成共识,将围绕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合理配置资源、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工作机制,先期以武汉市中小学体育特色学校和传统学校为突破口,共同研判、高度对接,提出体育传统学校和体育特色学校并轨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

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将体育系统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教育系统的“体育特色学校”统一名称为“武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目前已完成187所学校命名,涉及三大球、三小球、田径、游泳等共24个符合城市特点、青少年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通过“传特校”并轨,以点带面、纵深发展,将学校体育科目设置及布局、体育师资培训及配置、体育竞赛组织及管理,面向全市发挥示范作用。

四是,以武汉地区传统特色项目和青少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为基础,逐步扩展青少年参与赛事的覆盖面。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已统一认识,既要延续和发展我市传统项目学校和特色学校开展青少年体育活动和学校体育活动的经验,又要拓展青少年参加体育赛事的参与面,充分利用协会和社会青少年体育社团等组织机构,在广泛开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同时,适时拓展我市新兴的冰雪、棒垒球、击剑、柔道、武术(散手)等项目的体育基础赛事,不断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和赛事创新项目、创新平台。

五是,强化校外体育阵地,让孩子走向社会、面向大自然拓展体育活动空间。按照《意见》精神,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举办武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阳光体育系列赛事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武汉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健美操、啦啦操、网球、足球、篮球)阳光体育系列赛事活动,共同携手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氛围,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作用,开辟“第二课堂”。

四、惠民活动,夯实基础推进改革任务

多年来,武汉市青少年体育运动技能培训理念和思路,从参与面、覆盖面,以及所取得的社会效果、锻炼目的、人才培养等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总局青少司均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

一是,坚持开展冬夏令营活动,促进广大青少年掌握终身体育锻炼的运动技能。2021年,按照体教融合工作和青少年体育工作统一部署,市体育局暑假期间在全市各区及市体育局直属单位布局170个青少年夏令营培训点,大幅超过2020年的80个,实现了全市“全覆盖”。2021年参加培训的少年儿童年达16880名,年度培训项目和培训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暑假期间,市体育局连续13年推出夏令营游泳公益服务,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遴选全市符合条件的游泳场馆为青少年提供20天的免费开放服务。2021年受益青少年人群23万人次。连续十多年的免费开放游泳池馆活动已经被列为武汉市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

二是,推陈出新,营造体教融合社会氛围。从2015年开始,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持续举办了5届的体育传统项目嘉年华,有才艺大比拼、趣味体育赛(定向越野、射箭)、田径对抗赛等活动项目,为青少年学生体育全覆盖、全视野、全方位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三是,创新思路,打造体教融合发展亮点。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也是武汉市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的,集健身、竞技和娱乐为一体的城市大众体育运动。其特点是在有限范围内,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极有效地发展参与者反应、灵敏、协调等操作与思维的能力,尤其在练习时,眼睛要始终追踪球体,连续远近交替的眼球运动能充分锻炼眼外肌和眼内睫状肌,对青少年保护视力、预防视力下降起到重要作用。2021年5月22日,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生近视问题的重要批示,贯彻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八部门日前联合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市体育局和市教育局联合武汉市青少年视力低下防制(预防控制)中心共同主办了武汉市第一届“乒视力”乒乓球比赛,这在全国也是首创。其项目设置为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技能,例如:原地颠球、对墙抛球、正手攻球;参赛对象全市覆盖;年龄为6—8岁、9—12岁小学生(省市区校优秀运动队梯队选手不参赛)。首次“乒视力”活动得到全市学校的积极响应,武汉地区各主流媒体做了热点报道,全市各区选拔的36所小学、352名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努力提高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在实践中积极推广“学校+俱乐部”“学校+体校”“社会力量+体教合一”等模式。通过体育协会、俱乐部派驻专业教练,学校普及至少一个特色体育项目。创新市级后备人才基地,扎实做好青训工作,夯实区级业余训练体系根基建设,带动区级力量的投入。

二是,进一步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不断完善传统特色学校评比认证办法。完善配套机制、规划赛事体系,构建良好的竞赛机制和体系,激励学生参加竞赛活动。以新型传特校建设为切入点,畅通体校学生的升学通道。加强市体校与小学、中学、大学的合作,选派优秀教练员进学校。切实提升体校学生的文化水平,明确参加省运会和年度最高水平的省级青少年比赛必须参加文化考试,并将文化考试成绩与参赛资格挂钩。

三是,拟根据疫情防控形势条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继续组织开展体育冬令营、夏令营活动。资助我市部分有条件开放的体育场馆,开展青少年体育技能培训。

四是,拟落实教师、教练培训计划。确保青少年体育活动科学规范。逐步完成全市布局项目青少年体育教练、学校体育教师运动技能培训内容规范化,教学标准统一化,教学模式格式化,为体教融合的整体水平和实际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是,进一步完善我市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按照全市体教融合战略部署,优化我市青少年赛事体系,在赛事举办、项目设置、参赛办法、学生运动员注册、成绩奖励等方面创新举措。

武汉市体育局

2022年5月24日


上一篇: 对市政协鲍丽君委员《关于培育汽车时尚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的答复
下一篇: 对市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255号提案会办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