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交
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最新:
 首页>>政务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建议提案办理>>市级建议提案

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052号提案的回复

初步测算,2019年,武汉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527.60亿元,增加值为266.94亿元,占同期武汉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1.65%。从国家体育产业11个大类看,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的总产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别为157.11亿元和93.70亿元,占武汉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9.78 %和35.10 %;体育服务业(除体育用品和相关产品制造业、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外的其他9大类)总产出和增加值分别为388.55亿元和228.39亿。

虽然体育产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产业结构不优、体育消费供给不足、体育消费规模不大、体育改革创新与产业发展环境有待完善等问题。

与国内主要城市相比,我市体育产业总体规模还有较大发展潜力。我市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与北京(1500亿元)、上海(1780亿元)、广州(2120亿元)、深圳(1060亿元)等一线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与其他领先的副省级城市相比差距不大,如:成都(632亿元)、杭州(607亿元)。

近年来,国务院陆续出台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43号)等。湖北省政府也相继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 》(鄂政发〔2015〕5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健身休闲产业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29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20〕36号)等文件。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都已出台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4月3日,在检查2021年中国速度赛马公开赛安全保障工作时,王忠林书记指出,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很强的拉动作用。武汉曾举办过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大型赛事,有基础、有条件发展好体育产业。要大力引进、培育优质品牌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

当前,站在“十四五”规划开局的重要节点,打造“五个中心”,建设现代化大武汉赋予体育产业发展新使命,我市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迫切需要出台契合城市特点的发展体育产业的政策文件,进一步激发市民参与全民健身与体育消费热情,助力体育企业做大做强,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研究制定《武汉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7月,按照市领导的要求,我们着手研究起草促进我市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我们组织专家论证、研究、评估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借鉴吸收江苏、浙江、上海、深圳等省市经验,组织体育企业以及体育行业协会代表进行专题研讨,在此基础上,形成《武汉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2021年11月,我们向15个区、27个市直单位及武汉旅游体育集团书面征求意见,根据收集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 修改。经过多轮征求意见,共收集主要意见建议41条,其中市财政局关于涉及奖补资金支持政策、市公安局关于推进赛事安保社会化、市场化等34条意见被采纳或部分采纳;有关单位提出“对冠名‘武汉’的竞赛表演类赛事给予一定金额的资金支持”等意见未被采纳,原因是《实施意见》中涉及资金支持的政策均会商并采纳了财政部门的意见。

2021年3月至4月,在市体育局官网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并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经专家组评审,同意《武汉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经过进一步优化调整,经市体育局党组会集体讨论通过后,形成《武汉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目前,《实施意见》待市政府审议中,下一步工作新的进展,我们将继续及时反馈。

二、打造国际体育赛事名城。国际赛事名城是指拥有国际一流的体育设施,举办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具有健全的赛事体系和相对发达的赛事产业,体育赛事融入和服务城市发展的作用突出,在国际体育赛事领域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城市。在《武汉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送审稿)中,我们围绕建立健全合理的体育赛事体系、举办有全球影响力大型赛会或长期承办国际高等级单项运动积分赛、提升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自主IP赛事产业价值、健全完备的赛事场馆体系、支持引导建设高水平城市职业体育俱乐部、配套完善专业化的赛事服务体系和赛事传媒体系,都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关政策。

三、布局数字体育,加快电竞产业发展。一是整体规划并实施武汉数字体育的布局。采取“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方式进行建设,政府部门和社会企业进行密切配合。政府层面侧重于顶层规划、资源整合、监管协调,负责组织编制全市智慧体育建设顶层规划和总体方案,编制全市智慧体育建设统一标准规范,制定系统平台建设方案并申报立项,搭建市区一体化系统平台,推进全市体育信息资源整合应用,指导各级体育部门、各单位前端建设、数据采集和系统应用工作。企业层面侧重于建设实施、运营服务、个性开发,充分利用各项支持政策,创新建设运营模式,积极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大力吸引智慧体育建设领域的各类优秀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武汉智慧体育建设。目前,由武汉旅游体育集团、中体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通信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智慧体育产业发展(武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目前筹划的武汉智慧体育云项目,投资额预计2亿元。公司以军运后体育场馆的整合与利用为契机,通过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和提升工程,整合与推动全市体育资源往云端迁移,结合5G、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建设“武汉智慧体育云”平台系统,将武汉市打造为中部地区体育大数据节点城市,打造中体体育大数据应用创新华中研究中心。二是坚持发展动漫游戏和电竞产业。2020年,市旅发投集团举办了“KPL王者荣耀腾讯秋季常规职业联赛”,邀请国内多家知名战队来汉,进行10场比拼,扩大武汉市在电竞产业中的影响力,为建设“电竞之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市在电子竞技方面初步形成了人才、产品、赛事、直播、承办、内容制作、明星经纪和周边产品等多个环节的产业体系。斗鱼直播、宁美国度、盛天网络等电竞直播和电竞软硬件研发生产企业飞速发展,成为全国游戏产业版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市文旅局牵头协调指导市旅体集团与腾讯公司展开全方位合作,确保引入国内前四的电竞联盟CF穿越火线落户武汉,并将在CFPL、CFML两大联赛所有日常联赛(88场)放在武汉举办的同时,促进赛事联盟继旗下11家国内顶级俱乐部在我市注册。同时,指导市文发集团做好2021《英雄联盟》LPL春季总决赛的各项相关工作,加快推进全市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公布体育用地信息,加大体育产业招商引资力度。自2020年起,我市通过“落实疫后重振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强功能三年行动”、“促进城市能级和城市品质双提升”等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区级和基层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项目的建设。在项目推行过程中,各区整理启动《全市体育设施空间布局规划》用地、公园绿地复合体育场地的用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将相关专项规划纳入全市规划管理“一张图”,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等提供用地保障。

此外,2020年7月,根据《武汉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我市重新公布了《武汉市规划用地兼容性管理规定》(武土资规规〔2015〕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文化设施用地、高等院校用地、中等专业学校用地、特殊教育用地、科研用地在有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部分兼容体育用地;零售商业用地、餐饮用地、旅馆用地、商务用地、娱乐用地、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其他服务设施用地允许兼容体育用地”。对符合上述用地兼容性管理规定的非体育用地建设体育设施,可按有关程序办理用地手续。

根据我市各类公共体育设施新建项目的推进,市体育局会同商务部门将向社会发布启动体育用地及复合利用类体育项目用地的招商信息。

五、加快运动项目产业发展,培育居民体育消费理念。我市将积极引导体育行业协会承担各类社会服务职能。明确基本公共体育服务的内容与标准,优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不断完善体育领域的市场机制。进一步转变体育行政部门职能,调整体育行政部门与体育总会、各单项协会的职责,实行管办分离、政社分开。积极推进单项体育协会改革,推动各类体育协会实现自治、善治,引领产业发展。完善体育行政与事业的“管办分离”,设立开展社会领域专业指导和监管的赛事、场馆、人才、产业等管理中心。完善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加强体育市场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制定体育消费促进计划,拓展体育健身、体育观赛、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消费新空间。鼓励探索全民健身兑换积分、向社会发放体育健身消费券等方式提振体育消费。积极创办武汉全国马拉松博览会,申办国家级专项体育博览会,办好湖北·武汉全国青少年体育博览会,充分利用会展平台扩大体育消费。

六、加快推进体育与教育、旅游、地产和医疗融合发展。一是加快体育与教育融合发展。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中小学生掌握1至2项终身受益的运动技能,提倡自小学四年级起开设游泳课程。制定优秀退役运动员、体校教练员等体育专业人才进校园担任专兼职体育教师、教练员的支持政策。支持在汉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或俱乐部。二是深化体育与医疗卫生融合发展。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到2025年,培养500名左右运动康复师,在全市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建立50个左右运动康复科室,建设5至8家运动康复专科医院。三是推动体育与旅游融合发展。做强山水户外生态旅游,做深体育赛事旅游。鼓励结合传统节庆活动、法定节假日举办特色体育赛事活动。创建一批国家级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体育旅游目的地。四是推进“体育+互联网”融合发展。构筑以智慧体育产业发展(武汉)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智慧体育服务综合平台,打造辐射中部的体育大数据服务中心。五是拓展体育与地产融合发展。打造集体育、旅游、文化、商贸、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业态融合互动、功能复合多元、运行高效集约的体育综合体。


上一篇: 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342号提案的回复
下一篇: 市体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第20210524号提案的回复